(一)适用范围
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公共厕所、垃圾收集处等环境卫生设施及相关设备。
(二)一般管理制度
1.制定预防性消毒管理制度,专人负责,每次消毒都应有详细的记录。
2.从业人员管理
(1)加强行业卫生知识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。
(2)操作时应穿统一的工作服,戴口罩和手套,经常用肥皂流动水洗手。
(3)按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》及有关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管理。
(4)建立从业人员每日健康检查制度,并应有相应记录。
3.经常性卫生要求
(1)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,地面无废弃物。
(2)加强自然通风,有条件的辅以机械排风。
(3)地面、墙面及顾客经常触及部位要每日清洁消毒。
(4)使用空调系统的,应落实相应的清洁消毒措施。
(三)预防性消毒措施
1.环境消毒
(1)物体表面消毒
对公共区域的地面、墙壁、以及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如门窗、马桶、便池、门把手、水龙头、洗手池、卫生间等部位,用0.1%过氧乙酸溶液、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500mg/L的消毒溶液拖擦或喷洒,每天至少1次。消毒原则为先上后下、先左后右进行喷雾、喷洒或擦拭,喷雾、喷洒作用时间30-60分钟。
(2)安全通风换气及消毒
首选自然通风,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。排风扇每周清洁与消毒一次。用自来水冲去挡板上的积尘,去除污垢。然后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500mg/L的消毒溶液冲洗并保持30分钟,待挡板完全干燥后放回风扇。
使用空调系统的,应保证送风安全,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,过滤网每周清洁与消毒一次。可将过滤网浸入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500mg/L的消毒溶液中30分钟,消毒后用水清洗、晾干。不适合用以上消毒剂的,可使用其他消毒剂。
2.手的消毒
一般情况下,用肥皂或抗菌洗手液和流动水进行洗手。必要时用75%的酒精或有效碘含量为3000mg/L-5000mg/L的消毒溶液擦拭1-3分钟。
3.卫生洁具消毒
每天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/L的消毒溶液擦拭。
4.垃圾桶消毒
垃圾要及时清运,未清运的垃圾要置于有盖的桶内,每天用有效氯含量为1000mg/L的消毒溶液喷洒垃圾桶内外表面。
(四)发现传染病病人后的消毒措施
1.公共厕所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、疑似病人及其他传染病病人,应当按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》和有关法规,按照法定程序采取停止使用等相应措施,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终末消毒。
2.消毒措施
(1)室内空气与空调系统消毒
室内空气消毒,每立方米用18-20%过氧乙酸原液5-6ml,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,密闭薰蒸2小时后开门窗通风。也可用0.3%-0.5%过氧乙酸溶液、3%过氧化氢溶液、有效氯含量为1500mg/L的消毒溶液或500mg/L二氧化氯溶液进行喷雾消毒,按20-30ml/m3用量计算,密闭1-2小时后开门窗通风。
排风扇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500mg/L-1000mg/L的消毒溶液冲洗并维持30分钟,待挡板完全干燥后放回风扇。
独立空调系统,在作上述消毒处理后还应对空调滤网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500-1000mg/L的消毒溶液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。
(2)物体表面消毒
对公共区域的地面、墙壁、电梯以及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表面如门窗、便池、门把手、水龙头、洗手池等部位,用0.2%-0.5%过氧乙酸溶液、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1000mg/L的消毒溶液拖擦或喷洒,作用时间不少于60分钟。
(3)便池(每蹲位)、下水道消毒
用5-10升有效氯含量为1000mg/L-2000mg/L的消毒溶液冲洗,停留30分钟,用自来水冲去残留的消毒剂。
(4)分泌物、呕吐物、排泄物消毒
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,每1000ml可加漂白粉50g或有效氯含量为20000mg/L的消毒溶液2000ml,搅匀加盖放置2小时。无粪的尿液每1000ml加入干漂白粉5g、次氯酸钙1.5g或有效氯含量为10000mg/L的消毒溶液100ml混匀放置2小时。成形粪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,可用20%漂白粉乳剂(有效氯含量为50000mg/L)或有效氯含量为50000mg/L的消毒溶液2份加于1份粪便中,混匀后,作用2小时。盛分泌物、呕吐物、排泄物的容器使用后,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0mg/L的消毒溶液全部浸没后消毒30-60分钟,用水冲洗后备用。
(5)垃圾处理
可燃物质尽量焚烧,也可喷洒有效氯含量为10000mg/L的消毒溶液,作用60分钟以上。消毒后深埋。
3.消毒人员自我防护
(1)消毒液应在通风良好的场所配制,并穿工作服,戴口罩与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,避免与皮肤、黏膜直接接触,一旦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净。
(2)在进行清洗与消毒时应穿工作服,戴口罩与橡胶手套,避免与皮肤、黏膜直接接触,一旦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水冲净。
(3)工作完毕,脱去防护用品,立即放入密封袋内,并进行手的清洗消毒。
(4)使用后的个人防护用品应经消毒清洗后方可复用。 |